编辑推荐
海外中国研究重要奖项列文森奖得主
陈平原 夏晓虹 汪晖 杨联芬 力荐
以爱情这一新颖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作为切入点,讲述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,既有深度,又有趣味。
陈平原 夏晓虹 汪晖 杨联芬 力荐
以爱情这一新颖极具吸引力的话题作为切入点,讲述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,既有深度,又有趣味。
内容简介
《心灵革命》重点探讨了“爱情”作为一个词汇、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。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,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。作者还把爱情放在情感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,提炼出儒家的、启蒙的、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,用以深度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和互动演变,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、道德、性别、权力、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。本书以其新颖的主题、卓越的分析获得了200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列文森奖。
作者简介
李海燕,美国斯坦福大学汉语与比较文学系教授,主要著作有《心灵革命》(Revolution of the Heart)、《陌生人与中国的道德想象》(The Stranger and the Chinese Moral Imagination)等。
修佳明,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硕士,译作有詹姆斯·贝尔的《如何写出炫人耳目的对话》、詹姆斯·弗雷的《悬疑小说创作指导》等。
修佳明,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硕士,译作有詹姆斯·贝尔的《如何写出炫人耳目的对话》、詹姆斯·弗雷的《悬疑小说创作指导》等。
精彩书评
与“恋爱”相关的“情感”,作为私领域的个人体验,在传统中国文学中更多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。然而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,它却变成公共话题,不仅成为个性解放的先导,更成为启蒙主义、民族主义和妇女解放等宏大历史叙述的重要主题;情爱的形态与观念,遂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表征。这一历史奇观及其伦理、政治和美学意义,在当下研究中并不充分,而李海燕的《心灵革命》,无疑是重要的开拓性成果。
——杨联芬 人民大学教授
——杨联芬 人民大学教授
李海燕描述了爱情与传统道德、启蒙、个体、市场、市民、民族主义、社群等多个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,以前所未见的哲学深度探讨了中国的现代性的重要问题:进入现代社会后,很多之前的信仰和资源都被颠覆了,情感却能成为一种合法的媒介,情感到底在社会转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,它自身又被怎样塑造?
——王斑 斯坦福大学教授
请先
!